中共开封市委 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7-03-01 08:46 来源: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重要意义

县是连接城乡、承上启下、促进城乡互动的纽带,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的主要载体,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市发展起点低,城镇化水平仅为45.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85个百分点,县级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如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绿地率等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服务滞后,产业支撑力较弱,产城融合不紧密,规划建设水平不高,城市管理粗放,城市特色不突出,生态环境较差,综合竞争力不强。

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带动产业发展,解决产业区和生活区分离的状况,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并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直接带动和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大县级城市建设力度,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吸纳力,促进县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多极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和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县城优质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集聚,推进县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壮大县城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显著改善城市面貌,塑造城市特色,增强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加快全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四个开封”提供强大支撑。

(二)基本原则

——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城镇化是一个人口向城市转移、资源向城市汇聚、产业向城市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先有产业,后有城市。要充分认识和自觉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立足开封实际,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

——以人为本,生态宜居。顺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城市,使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科学编制规划,严格实施规划,推动城市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设计,展现城市历史文化及自然环境特色,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城市风貌。

——产城融合,增强活力。坚持以产兴城、依城促产,强化城市产业支撑,繁荣城市经济。通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吸引要素集聚,拓展产业发展平台,使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

——更新理念,创新模式。贯彻落实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精明增长等理念,坚持节约集约和生态优先等原则,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机制等各项改革,既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发挥好政府的规划引领和协调组织作用,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统筹推进,分类指导。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全盘谋划,统筹安排,结合城市实际,分步骤、分层次、分批次,有序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促进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相适应,实现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开封市区及四个全国重点镇一并纳入,同步推进。

(三)目标任务

围绕城市建设提质增效,以“两改两治”、“双提双修”为抓手,统筹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统筹地下、地上基础设施改造,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生态环境治理等,创新投融资体制,扩大有效投资。通过3至5年努力,市区及各县、祥符区、祥符区朱仙镇、杞县圉镇、通许县四所楼镇、尉氏县洧川镇(以下简称“三县一区四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资源集约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城镇特色更加鲜明,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高,城镇吸纳力、辐射力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市区重点任务

结合我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开封市区同步实施“两改两治”,推进“双提双修”。

(一)继续实施“两改”。扎实推进24个已开工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再启动实施27个项目,完成棚户区改造20916套(户),其中货币化安置率达到80%以上,原则上不再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

(二)强力推进“两治”。制定三年滚动计划,实施以拆为主的综合整治措施,2017年清查、处理全市建成区违法建设的35%,到2019年基本清查、处理完毕,违法用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行为。

(三)促进“双提”。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市容环境提升。实施一批道路、供排水、燃气、供热、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提质项目。市区以“6+6”示范街全面整治提升为带动,解决城市重建轻管的现象。稳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制定城市管理权责清单,逐步建立“1+8”一体化城市执法管理平台。全面实施数字化管理,制定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方案,加快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

(四)开展城市“双修”。出台《古城保护与更新改造管理办法》,推动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老城建设重点实施古城修复,加快城墙贯通、水系贯通,推进双龙巷、徐府街、大相国寺等重点片区改造,争创国家城市“双修”试点。

四、县(区)重点任务

(一)高标准编制规划,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1.高水平编制三县一区四镇城乡总体规划。三县一区要按照“多规合一”原则,结合现行县城总体规划论证、评估情况,编制统筹城乡、覆盖全域的城乡总体规划,于2017 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修编,并同步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四个全国重点镇要于2017年6月底前完成城乡总体规划修编。

2.加快各项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满足居民需要、城镇安全和高效运营为目标,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标准,2017年底前,三县一区全部完成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与节约用水、燃气、供热、排水防涝、城市照明、再生水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电力、通信、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以控制开发强度,加强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规划管控为目的,2017年底三县一区四镇全部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3.大力开展城市设计。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在完善城市布局形态、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活力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城市设计,推进城市人文特征与自然生态景观相融合,建立协调统一的城市轴线、城市天际线、城市文脉、城市肌理、城市风格和色彩。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塑造富有特色的魅力县城。

三县一区要在2017年上半年完成城镇总体设计。同时依据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在2017年底前完成县城出入口、主干道、城市中心、滨水地段、城市新区等重要区域、地段的城市设计。要按照经济、适用、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以注重体现本地特色为原则,认真做好县级城市的建筑设计,避免照抄照搬大城市模式。

四个全国重点镇于2017年底前完成镇区主要出入口、主干道、镇区中心、重要地段的城市设计。市、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工作。

4.规范规划审查审批程序。三县一区四镇现行总体规划的修编成果要按照有关规定经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审定后,方可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程序审批;未经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审定和依法审批的规划,不得作为下一层次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管理的依据。其他重点镇现行总体规划的修编成果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经审查审定并依法批准的规划不得随意修改。

5.严格规划实施管理。强化规划的强制性,经依法批准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必须严格执行,凡是违反规划的行为都要严肃追究责任。坚持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规划执行情况,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全面推行阳光规划,2019年底前,三县要建成专门的规划展示馆,对城乡规划编制、修改、审批、规划许可、违法建设查处等涵盖城乡规划全方位的信息进行公开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三县一区人民政府要完善规划委员会审议、修改规划的程序,加强行政审批公示公告等制度建设,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管,进一步整合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项目建设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1.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干道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的交通联系。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推进支路、街巷等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建设,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深挖道路潜能,打通“断头路”“、“卡脖路”,提高路网密度。加快现有道路改造提升,弱化快速道路两侧用地的商业功能,优化交通路口,积极缓解交通拥堵。2017年底,三县一区城区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2018年底提升到7公里/平方公里;2020年底提升到8公里/平方公里,新、改、扩建道路装灯率达100%,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6%以上,道路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道路配套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

加强城镇桥梁安全定期检测和加固改造。严格落实桥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无主”桥梁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统一的城镇桥梁信息管理系统,保障城镇路桥运行安全。2017年,三县一区全面完成县城城区桥梁检测和危桥加固改造工作。

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 20%以上,构建覆盖城乡、经济安全、便捷舒适的一体化城乡交通体系。加快公交场站、公交停车港湾、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及停靠站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与城市电网规划相结合的充电桩、充电站、加气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城市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规划同步实施。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建设小城镇客运场站。

倡导绿色出行。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城乡绿道系统、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快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系统建设。树立行人优先的城市交通理念,加强步行天桥、自行车停车位、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加快城市主要道路平交口交通渠化改造,增设行人安全岛,规范车辆通行秩序。大力推进公共自行车租用系统建设,做好自行车与公交车接驳换乘工作。新建、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要设置自行车道,逐步实现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实物隔离。城市交通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85%以上。

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停车场配建标准,积极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公共停车场。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停车场建设,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2020年,三县一区百辆汽车公共停车泊位数不低于10个,占道泊车现象得到较大改观。新建商品住宅要按不低于户均1个的标准配建停车位。

2.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统筹安排综合管廊建设。2017年6月底前,三县一区全部完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2017年底前,三县一区均开工建设一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到2020年,三县一区均开工建设5公里左右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3.强化供水节水及水质提升。实施供水水厂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用水普及率。对工艺老旧、水质安全保障性差的水厂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更新改造老旧管网,淘汰混凝土管等落后管材。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节水载体创建工作,推动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城市园林绿化、道路清洗等用水要优先利用中水,积极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城市备用水源和供水监测能力建设。按规划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保障城市供水安全。2017年底,尉氏、通许、杞县全面完成水厂改造,供水水质指标常规检测能力达到42项,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2020年,完成老旧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力争达到省级节水型县城标准;四个全国重点镇公共用水普及率达到85%。

4.实施城市燃气气化工程和城市供热民生工程。提高燃气普及率,积极引导管道燃气向有条件的乡镇延伸。加快城镇燃气配套管网建设, 统筹完善燃气管网和储配设施。2017年底燃气普及率达到75%以上,2018年底达到85%以上,2020年达到90%以上。

积极推进县级城市集中供热设施建设,鼓励采用供热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设备,推进区域和分布式供暖系统建设。取缔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分散燃煤锅炉,积极推进锅炉“煤改气”、“煤改电”、“油改气”、“油改电”和生物质锅炉建设。多渠道开发热源,大力推进供热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底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20%以上,2018年底达到30%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

5.完善电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电网和输配电设施建设,重点解决110千伏县域用电报装受限、35千伏及以下线路变压器重过载、10千伏供电半径过长、部分地区“一乡一线”等薄弱环节。实现 220 千伏变电站覆盖所有县、110千伏变电站覆盖所有产业集聚区目标任务。实施“宽带开封”战略,大力推进房屋建筑光纤到户建设改造和移动宽带网络覆盖优化,全面提高县级城市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和普及水平。城市新建及改造项目要统筹考虑基站、铁塔、光缆、管道线路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服务便捷、高速畅通、技术先进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推进4G网络全覆盖和主要公共场所WLAN(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兆比特/秒以上。

6.加强城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街道、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园)建设,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要按照国家标准同步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体育场所及设施。新建小区室外人均健身用地面积不少于0.3平方米或室内人均健身建筑面积不少于0.1平方米。统筹布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改善县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设施条件,推进街道、社区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全省中小学及学前教育发展有关政策,合理布局、配套完善居住小区、居住区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加快养老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装备建设。

(三)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以产业集聚程度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以就业岗位确定人口转移数量,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使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1.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本地资源、技术、人才等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重点引进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完善配套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促进城市就业、支撑城市发展。三县一区要依托本地资源和农业特点,发展内生型和根植型产业,推动县域工业产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布局。

2.加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规划建设。推进品牌消费集聚区建设,培育发展集商贸、餐饮、休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复合业态。完善基层商业网点,依托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积极建设城市综合体。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动“互联网电商+物流配送”进社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商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适度集中布局,繁荣城市经济。

3.协调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创新创业资源向城区和产业园区集聚,在城区与产业集聚区结合部规划建设商业服务、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产业区和中心城区资源共享、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融合发展。

(四)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1.积极推进城市双修工作。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河流水系、植被等各类自然特色,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制定生态修复工作方案,明确城市规划区内河流、湿地、植被等各类生态资源的保护主体和措施,分类制定已被破坏的生态资源和重污染土地等的修复和再利用方案,划清责任主体,明确具体修复利用措施和各项工作推进时间节点。

实施城市修补,制定城市修补工作方案和老建筑维护加固措施,重点开展广告牌匾整治、违法建筑拆除、街道立面改造、城市色彩协调、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并改造利用旧厂房、旧公共建筑,提升老城区环境品质,增加老城区公共活动空间,完善老城区功能;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保护和利用好现存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盘活老城区产业业态。

2.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重点推进一批县级城市生态景观水系项目建设。推进城市防灾避险公园、绿道、滨河绿带等建设,2017年完成城市绿线规划,制定下发城镇绿线管理办法,落实绿化图章制度,建成2个以上的立体绿化项目。新建或改造公园均达到省绿化达标公园标准,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以上。2017年底,三县一区绿地率达到3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2018年底,三县一区绿地率达到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2020年,三县一区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

继续深化和扩展园林城市创建工作,2018年尉氏县创建成省级园林县城,朱仙镇创建成省级园林城镇;2019年杞县创建成省级园林县城,通许县创建成国家园林县城;2020年,三县一区均创建1-2个省级园林乡镇。

3.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新建单位和小区要按照海绵城市要求规划、设计和建设;老城区要结合棚户区改造、公园绿地提升、道路改造等,积极推进海绵型生态水系、海绵型绿地系统、海绵型道路广场、海绵型小区和单位建设。2017年10月底前,三县一区要编制完成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建设方案,完成项目滚动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2017年三县一区在四类项目中每类开展1项以上的示范项目建设。

提高城市雨水排涝系统规划设计标准,推进雨水管网、防汛排涝等设施建设改造。至2020年,基本消除易涝隐患区域,县城10%以上建成区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4.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及污水污泥处理力度。编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实施方案,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大力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城区内黑臭水体的垃圾清理、截污纳管工作,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2018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2020年基本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重点推进一批县城及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扩容提标改造建设,完善污水配套管网,确保工业污泥无害化处置、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加快雨污分流,实施积水点改造,到2017年底,三县一区现有及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或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6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率达到 90%以上;2018年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2020年,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8%以上,四个全国重点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

5.强化城市环卫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公厕建设与改造,全面建设水冲式公厕,2017年全面消除城区内旱厕。健全环境卫生管理机构,落实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保障环卫作业经费。加快露天、敞开式生活垃圾集运设施改造,建立机械化、密闭化、压缩化垃圾收集和中转运输系统。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区域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和大中型中转设施,扩大垃圾处理厂服务半径,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四个全国重点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加快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回收和再生利用体系,2017年县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要达到30%,以后每年递增5%以上;到2020年,三县一区要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要达到50%以上。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水平,2017年县城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城市主干道路面积尘不得超过10克/平方米,次干道和城乡结合部路面积尘不得超过15克/平方米。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治理工作,2017年4月底前完成排查工作,6月底前完成县级工作台账和信息系统录入工作,2020年底前完成集中整治工作。

6.努力提升住房品质。科学编制住房规划,使各类房屋建设总量、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2017年3月底前,三县一区要编制完成本地“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

提高商品房供应品质,加大商品住房周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鼓励房地产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切实提高成品房供应比例和住宅的科技含量、节能效果、智能化水平。2020年,三县一区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占新建住宅面积比例要达到60%以上。鼓励三县一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

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示范项目创建活动,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信息公开、推动行业自律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品牌合作、顾问等形式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大力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鼓励棚户区改造居民自由选择购买位置好、品质高、环境美的商品房,改善居住条件。三县一区应确保每年度货币化安置比例在80%以上。对确需新建的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要从规划结构、功能布置、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等方面优化建筑方案设计。加快在建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配套基础设施与住房同步建成、同步交付使用。对已建成分配的保障房小区,三县一区要成立专业保障房运营公司或政府外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保障房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保障房后期管理和服务水平。

(五)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1.改善市容市貌及交通秩序,开展街道整治工作,三县一区每年要按照示范街、示范路标准改造2条以上街道。加大对沿街乱堆乱放、墙面和线杆乱涂乱画、电线电缆乱扯乱拉等现象的整治力度,维护修缮、清洗整理临街陈旧破败、污损的建(构)筑物立面。加大户外广告整治力度,清除违规、超期、设置不规范、破损的户外广告和残破污损的牌匾;清除各类跨街商业广告条幅和小广告。积极推进城区弱电架空缆线入地,创造条件推动中心城区强电入地。整治占道经营。合理规划建设早餐网点、果蔬市场,对规模小和设施不配套的市场,实施扩容、提档改造。加强沿街商店、摊点和流动商贩管理,禁止在超出批准的地点、范围及时间从事占道经营活动。加强露天烧烤治理,强化扬尘污染治理,建立长效机制。规划为住宅街区的道路两侧要实施“封店还路”。加大交通管控力度,综合整治车辆违章占道、违禁行驶、行人乱穿马路等突出问题。加强对摩托车、电动车违规行驶、违规停靠的管理,大力治理非目录管理代步车辆,消除交通隐患。

2.加强市政等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制定完善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管理标准和措施,优化流程,实现市政设施管理无缝隙、全覆盖、无死角。着力解决城市道路和步行道板破损、坑洼不平、窨井病害、道路积水、路灯缺失等问题。及时修复破损道路,更换破损和缺失井盖,并加装安全防护网。完善城市道路设施,加强主要道路港湾式候车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在新建道路和新拓宽道路上规划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合理布设交通隔离设施和交通标识,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加强重要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交通分流组织,加强智慧交通指示及提示和行人通道及安全岛建设。科学合理划定道路停车区域及泊车标线。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依法保障宽带网络建设通行,确保信息通信网络安全运行。

提高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维护管理能力。加强市政、绿化、路灯、环卫等专业管理队伍建设,明确部门职责,确定编制和经费,加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执法工作,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管理提质提供组织和队伍保障。

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升级,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撑重大项目科学决策。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积极实施“宽带开封”“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市政公用设施智慧化改造升级,着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管网、智能建筑。大力推进数字化城管系统平台建设运行,2017年底,各县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市县对接,开始正式运行并纳入全市考核。有关公共服务平台要做好与数字化城管系统的衔接整合,做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拓展数字化城管平台功能,形成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实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高位监督,重视数字化城管考核结果应用,确保系统高效运行。

(六)加快推进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

以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为契机,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镇管理体制,科学确定并适当提高城市管理执法人员配备比例标准。2017年底前,完成机构综合设置,相关职能划转到位;到2020年底,城镇综合执法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保障机制初步建立、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城镇管理效能大幅提高,群众满意程度显著提升。

(七)提升城市居民综合素质

1.引导市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有效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开辟专题专栏,弘扬文明新风尚,通报曝光不文明行为,形成充满正能量的舆论环境。在城市社区普遍建立道德讲堂,在公共场所和设施设置公益广告宣传平台,普及公民文明礼仪和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知识,努力提高市民特别是新进城市民的城市文明素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品质和文明礼仪培养,纳入相关课程和教学考核。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根本,结合县城不同的地域特色、历史背景、文化传承、风俗人情等,培育符合地方实际、群众易于接受的城市精神并予以大力弘扬。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塑造开放、包容、和谐、博爱的城市主旋律。

2.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三县一区要加快创建全国、省级文明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要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树立良好形象。要推进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办、居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等功能优势,逐步使文明创建活动成为市民的思想行为自觉。健全完善公民行为规范约束制度体系,对少数不文明、不诚信、不道德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惩戒。

五、推进措施

(一)创新融资方式

1.积极对接省级各类基金平台。积极争取省级已设立的政企、银企、保企和社企合作的各类城镇化基金,将资源下沉到我市县级项目。鼓励县(区)政府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和省级城镇化基金共同设立子基金,支持县级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土地综合开发项目。

2.增强县级投融资机构市场化融资能力。县级投融资平台公司要积极谋划和承接项目,以有效资产、有价证券等对金融机构进行抵押担保,增强市场化融资能力。探索将收储整理的土地由资源转化为资产、资本,全面提升县级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提升县(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能力。支持和鼓励县(区)政府通过整合资产、资源、资金、资本,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公司,增强债券融资能力。对接省级投资公司,按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开展合作,引进各类基金共同投资、开发、运营和管理县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在资金和智力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增加县级公共服务能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3.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要积极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并以此作为资本金投入,更大程度地撬动投资规模。鼓励各级投融资公司积极担保承接项目,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强化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适应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要求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

4.大力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基础设施项目运作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资产收购及“投资+工程总承包”等方式直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培育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市政公用企业、投资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已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实现再融资。县(区)政府要争取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投资基金,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5.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和投入力度,基本建设资金、土地出让收益等财政性资金向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倾斜。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分配将重点向县(区)倾斜安排,重点用于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配套资本金。积极争取省级国有投资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我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6.提高政府偿债能力。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完善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规模控制、举借审批、统计管理等制度。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化解债务风险工作方案,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合理控制新增债务,防范债务风险。

(二)落实土地保障政策

将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可以单独组卷报批,在用地指标分配上统筹予以保障。“十三五”期间,保障我市三县一区新增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6万亩左右,其中尉氏县和祥符区按照2 万亩左右保障,其他县按照1万亩左右保障。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期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出现不足的,首先由市在市域范围内统筹调剂解决;确实无法解决的,将申请省通过全省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规模统筹调剂解决。规范用好增减挂钩政策,严控城市开发边界,强化建设用地“双控”管理,加快土地审批、征收、储备、供应流程。仓储物流、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全部纳入网上交易平台交易,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工业用地纳入网上交易范围。盘活存量低效用地、空闲土地资源和沉淀资金,带动财政资金回笼、财税收入增加、用地成本降低和经济持续增长。

(三)加快城建项目实施

1.认真规划项目。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结合新区开发、老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分类做好项目规划,加强项目论证,依托国家及省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谋划、储备,滚动编制近期和年度建设计划,并与三年滚动政府投资计划和年度计划相衔接,按先急后缓原则确定建设时序,分类明确利用资金类型,建立项目库,编制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善项目建设前期各类手续。

2.分类打捆包装。通过采取整体项目推进、分片区打捆推进、同类项目打捆、项目收益异地平衡、经营性项目与准经营性或非经营性项目打捆等方式,提高项目规模,并合理配置收益性项目,吸引大型投资主体,提高政府议价能力,降低支付成本。

3.加快项目实施推进。对于开工建设的项目,认真组织、科学施工、精心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做到时间、进度、人员三明确,制定细化项目推进表和路线图。建立健全项目调度推进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按时保质保量推进。建立健全项目督查督办机制,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及部署落实情况,并及时汇总通报。建立健全项目推进考核奖惩机制,将项目的实施、推进和落实情况纳入考评奖惩。建立健全项目推进保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组织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

4.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规范参建各方质量、安全行为,建立和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推动标准化工地建设,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条件,落实安全责任,做到安全、文明施工。开展优质工程创建,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水平的提高。认真履行竣工验收手续,严格执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健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坚决责令整改到位,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质量。

(四)扩大招商引资

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顶层设计和整体策划。创新招商引资理念,细化招商优惠政策,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融资吸引力。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途径、新模式。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旧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特色商务区、中心商务区建设等商业地产开发的市场化融合模式,配套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有效解决融资难题。加强项目储备和整体包装运作,定期向社会推介建设项目,明确项目规模、建设周期等内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台账,明确项目建设单位、政府部门责任,量化项目推进进度,建立项目联席协调协商机制,开展项目实地观摩讲评,强化项目督导考评措施,对项目实施常态化管理,确保招商项目实施。深化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方式改革,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

(五)开展城市创建

以开展创建全国和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节水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城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为载体,紧紧围绕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公园游园配套、河流水域治理、亮化绿化美化等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着眼城市交通秩序混乱、市场管理不规范、生活垃圾收运不及时、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持续发力。城市创建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将创卫生城与改变生活习惯、创园林城与提高人居环境、创文明城与育文明人、创生态城与保护环境、创旅游城与提升形象、创节水城与集约节约等有机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全面实施。

(六)创新体制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开封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工作指导、协调推进、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具体承担办公室推进协调督查工作。三县一区四镇均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推进机制,全面统筹协调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2.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定期组织新任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县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干部培训。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专门人才,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3.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研究制定人口、产业、设施、环境等标准,探索镇改市、县管市(镇级市),将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镇区人口一定规模以上的中心镇设为镇级市,以下放事权、扩大财权、改革人事权及强化用地指标保障等为重点,赋予其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同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管理层级,推行大部门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经济发达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试点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七)加强部门联动

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联动,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进实施、协调指导、监督考核等工作。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新闻媒体做好对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舆论引导。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督促加快项目立项审批或备案,列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项目要积极申报纳入省重点项目进行管理,研究制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支持政策。市财政局负责督促指导各地积极落实项目建设财政负担资金,培育壮大县级融资平台实力,研究制定并落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等支持政策,适时提出可复制的融资方式和措施。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摆在突出位置。三县一区政府要明确责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着力抓好目标任务的落实。三县一区政府承担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主体责任,要增强工作积极主动性,不等不靠,形成比、赶、超的良好状态,加快建设进度。

(二)细化目标,落实项目。三县一区要根据省、市提出的目标任务要求,从规划起步,进一步细化目标,谋划建设项目,落实项目投资主体,完善相关手续。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节点,明确项目时间节点、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三)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着力加强督查工作,建立督查制度和督查问责机制,明确督查重点,注重督查效果。督查鼓励有作为和整肃不作为并重,对主动作为、工作有成效的予以表扬激励,对措施不力、消极等待、进度缓慢的县进行通报批评,持续推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各项工作的落实。明确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考核体系和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

(四)以人为本,依法实施。在项目谋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群众观念,重视群众的感受和需求,依法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大对土地征收、房屋迁改、重大工程的风险评估力度,加强监管,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提升矛盾源头治理能力,从源头消除不稳定因素。

2017年2月14日



主办:河南省建设信息管理协会  网员服务热线:0371-68085711    传真:0371-68085711

CopyRight © 2014-2016 www.hnj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1017959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276号 建议使用IE9或以上浏览器浏览河南建设信息网郑州超达科技

河南建设信息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