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庆生 康增斌 李华威
今年5月份,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耕地保护做出重要指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巨厦应犹盖,只是砖瓦改。曾经的秦砖汉瓦,随着国家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自我省墙材革新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地以“禁实”为基础,以“禁黏”为提升,通过典型带动,逐步推进,全面禁止毁田烧砖,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取得辉煌成就,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我省“禁实”、“禁黏”目标任务。
毁田烧砖 触目惊心
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10%强,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传统建造模式,房屋建筑材料中黏土砖据主导地位,每年生产黏土砖耗用黏土资源达10多亿立方米,约相当于毁田50万亩。
具体到我省,黏土砖对耕地资源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截至2004年底,我省共有实心黏土砖厂4000余家,年生产实心黏土砖280亿块,占用土地约20万亩,年毁坏土地4.6万亩,耗能360多万吨标煤,已成为破坏耕地、浪费资源、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
“我国每年因取土烧砖,约要减少一个中等发达县的土地面积,如此下去,总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无可耕之地,无可用之土。”原国家建材局法规司司长、两部两局墙改办主任陈福广曾这样痛心地说。
高屋建瓴 治理整顿
面对毁田烧砖的严峻形势,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严密组织。相关部门统一认识、凝聚共识,积极行动,肩负起“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责任和使命,着力治理整顿黏土砖瓦窑厂,开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征程。
抓源头治根本。2005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治理整顿黏土砖瓦窑厂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通知》,明确要求对全省实心黏土砖瓦窑厂进行全面治理整顿。各地迅速行动,全部建立了政府牵头、部门协同的联动工作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层层推进,有效铲除了黏土砖瓦窑厂滋生的土壤,彻底扭转了黏土砖一统天下的局面。
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关闭黏土砖瓦窑厂9976座,黏土砖产量由2005年的284亿块标砖锐减至2013年底的0.2亿块标砖,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禁疏结合 破立并重
“禁”是前提,“疏”是发展;破是手段,立是目标。“关闭黏土砖瓦窑厂斩断了黏土砖的生产源头,‘禁实’则堵住了黏土砖的使用渠道。”省建材院教授级高工陈红军说。
由此,我省确立了禁疏结合、破立并重的“禁实”、“禁黏”工作思路。一方面是大刀阔斧破旧,即破除秦砖汉瓦的旧思想,禁止生产耗能毁田的黏土砖;另一方面是与时俱进立新,即发展应用优质的新型墙材,疏导传统墙材更新换代,有破有立,有禁有疏,相辅相成,协同推进。
从2003年起,我省采取先地市后县城、先城市后乡镇、先“禁实”后“禁黏”、先试点后普及的推进措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密切协同,有序推进。到2008年底,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级城市实现了“禁实”全覆盖,比国家要求的“禁实”时限提前了整整2年,位居全国前列。2009年,城市“禁实”开始向乡镇延伸、向“禁黏”拓展。目前,我省县级以上城区全部实现“禁黏”,逾四分之一乡镇完成“禁实”任务。
“禁实”、“禁黏”有力地促进了我省新型墙材行业的迅猛发展。据省墙体材料行业协会统计,我省规模以上新型墙材生产企业从最初不足100家、产能不到10亿块标砖,发展到目前规模以上企业1700多家、产能超700亿块标砖,有效填补“禁实”、“禁黏”后墙材市场的缺口。
依法推进巩固深化
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河南省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条例》,为我省墙材革新工作的巩固深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禁止生产黏土砖。禁止以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为名,在生产原料中超标准掺配黏土。《条例》第二十七条对违反第十七条的责任主体设置了罚则,违规生产黏土砖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条例》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在国家和本省禁止使用黏土砖的区域内,建筑工程应当使用新型墙体材料。这一条款对建设单位和个人、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墙体材料使用环节的责任进行了明确。《条例》第二十八条对违反第十九条的责任主体也设置了罚则。
随着我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我省墙材革新工作将在《条例》的引领下,挥动如椽大笔,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