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党组书记 厅长裴志扬同志在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时间:2014-11-21 00:00 来源:网络


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

党组书记 厅长裴志扬同志在全省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的通知

 

豫建〔2014〕144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市政建设环保局:

现将厅党组书记、厅长裴志扬同志在11月14日召开的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印发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
 

2014年11月19日 

      

在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

交流会上的讲话

厅党组书记 厅长  裴志扬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住建部召开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交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部署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刚才我们听了6个市的情况介绍,他们从不同角度,交流了他们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做法。希望大家能够互相学习、借鉴、交流,来推动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赖以存在、运行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义重大,突出体现在:

(一)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需要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来支撑。从全球来看,1860年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城镇化率基本上平均50年翻一番,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镇化率将达到70%。从我国来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城镇化率也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3年的53.7%,30年内翻了两番。从我省来看,2013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为4123万人,城镇化率43.8%。与全国城镇化率相比,有很大差距。按照我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到2020年全省要新增1100万左右农村转移人口,也就是说每年要转移近200万人,对于城镇基础设施来讲,需求量特别巨大。加上原有基础设施需要完善提升,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非常繁重。

(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内需动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持久的需求动力是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中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立足点。就我省而言,需求不足仍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面临的突出矛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产生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需求,而且能够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释放出巨大的生活性消费需求。据测算,我国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元,就能带动GDP增长2.4元,拉动社会投资需求3.8元。因此,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强劲的内生动力。

(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之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高低、综合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准。我省三次产业比例为12.6:55.4:32.0,其中,一产、二产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和11.5个百分点,三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我们第三产业长期徘徊在30%左右,这与我们的农业生产规模是紧密相连的,我省农业生产规模大,农村人口多,服务业发展就会受制,这是一个此起彼落的关系。我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为7.5%,远低于10%的国际水平。一方面说明我省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较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本身是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又会带动第三产业在这个区域的集中布局,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反过来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一定规模的城市是资源集约配置的有效载体,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提高土地等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进要素资源由粗放开发向集约节约利用转变,提高集约节约水平。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的城市面积仅占美国国土总面积的3%,但是产出效益也即GDP占美国经济总量的83%,美国每平方公里产出效益是16亿美元,新加坡和香港是4—5亿美元,我国却不足1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我们和新加坡、香港相差近30倍,和美国根本没法比。这里面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的产业层次和链条附加值不高。其中很多方面都与城市发展有关。

(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有效改善和提升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百姓的生活,承载着供水、供气、供电、水利、交通出行等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是满足居民基本生活要求的重要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本身就是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项目,这将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然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好条件,促进产城融合,产业的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提升生活质量。此外,城市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形象,增强吸引力,扩大开放,吸引投资意义重大。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大力实施城镇建设扩容提升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逐年增加,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据统计,自2010年开展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以来,全省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5900多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省城市道路长度达11235.73公里,供水管道长度19953.55公里,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5152万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92.16%,燃气普及率达到82%。全省建成运行的污水处理厂166座,垃圾处理场(厂)127座,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8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0.04%。建成区绿地率32.93%,绿化覆盖率达到3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58平方米。全省国家级园林城市达到20个,园林县城11个,园林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这些都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多年的辛苦努力取得的,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很大,但也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偏低。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设施不完善,标准较低,运行管理比较粗放。二是全省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能力较弱,社会投资进入不够,成为制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瓶颈。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审批周期长,协调难度大。四是缺乏统筹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科学系统的综合考虑,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

二、认清形势,坚定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当前,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重要机遇,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但是,总体上看,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还面临一些重大挑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矛盾。一是处理好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新期待与现有基础设施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使人民群众对城市幸福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对城市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期待,大家渴望出行便利,交通顺畅,雨天无积水,环境不污染,每天见到蓝天;希望公园建到自己家门口,盼望河流得到治理,河水清澈见底。可我们城市目前的状况是交通拥堵,拉链马路、封路施工较为普遍,大雨天许多路段出现积水,仍有不少城市河流存在污染。我们虽然在努力解决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的问题,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很大差距。二是处理好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大城市主城区人口过度集聚, “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不足。由于一些地方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等环境污染加剧,城市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外来人口集聚区居住环境更差。三是处理好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与建设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存在着投资总量不足、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特别是我省城镇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今天有人给我反映,个别城市供水管还是原来的水泥管,跑冒滴漏、损耗较多;污水处理方面,有的省辖市雨水分流还没有解决等等,给我们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老百姓的出行,都带来了很多不便,也给下游的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地方财政资金难以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且债务风险大,民营资本进入难,资金瓶颈大大制约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处理好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模式传统落后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城市环境、城市管理、城市资源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突出,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与必然选择。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是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与运行管理中应用,进行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实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智慧化,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城市的试点,近300个城市已建设数字城管系统。我省大部分省辖市已建成数字城管系统并实施有效运行,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转变了政府部门工作职能,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但我省一些省辖市和大部分县(市)在城市管理方面还是传统落后模式,凭经验,靠突击,工作被动,效率低下。

为全面推进我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省政府今年9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在国务院去年9月出台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省政府结合河南实际出台的贯彻意见。一是明确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标任务。《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基础设施现状及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提出我省2015年、2020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总体设想是:2015年,全省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新高潮,设市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赶上或部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和建设重点。按照郑州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洛阳市、其他大城市、中小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老城区、直管县、县城、小城镇的划分进行细化,并对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老城区改造和省直管县建设等重点区域提出明确要求。三是突出重点,全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排水防涝设施、供水节水设施、城镇燃气和供热设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生态园林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地大力实施公共交通导向(TOD)开发建设模式,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海绵型城市,突出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刚才郑州航空港区提出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包括最低限度破路问题、房屋征收动迁问题、供排水管道维修问题等,一定要把影响都降到最低。四是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开放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市场。提出大力推行公共私营合作制(PPP)投资运营新模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对于准经营性、非经营性、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分别提出不同的政策指导。五是完善保障措施。《实施意见》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项目进度管理、加大财政和土地支持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强化监督考核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为解决城市管理碎片化,部门之间衔接协调不够,基础设施项目进展缓慢的问题,重点提出省级层面建立由省政府领导召集,省直相关部门组成的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负责相关重大事项的协调和组织,并明确了省政府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同时把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体系,省政府将与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签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责任书,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三、统筹安排,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一)加快编制城市市政公用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我们统筹和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投资的主要依据。要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就必须尽快组织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通过专项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建设时序、建设规模以及推进的进度。近几年,省厅始终把加快完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作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明确要求各市县要编制道路交通、给排水等9项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全省大部分市、县都在积极开展各项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一些城市比较重视,工作进展相对快一些。截至目前省辖市和直管县(市)已全部完成园林绿化规划编制,商丘、焦作、漯河、邓州等4市已完成9项专项规划编制,开封、新乡、驻马店、安阳、濮阳等5市已完成6项。但全省整体工作仍然滞后,个别城市尤其是不少县(市)重视不够,进展缓慢。2015年年底前,各市、县要完成地下管线等各项基础设施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城市基础设施基本状况,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实施意见》提出的新目标,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配套建设”的原则,加快编制各项市政公用专项规划和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在规划编制中要重点规划好近期的建设计划,为加快规划实施提供条件。

(二)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我把今年后两个月及明年的重点建设任务再强调几点。一是加强城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出行视觉效果,也影响我们住建系统形象。要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和道路网结构,加快支路网建设和改造,提高道路网密度。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强中心城区与城市组团之间的公共交通联接,大中城市要积极发展轨道交通或BRT等,2015年底前郑州地铁2号线要投入运营,加快3号线、4号线、5号线建设。提高公共停车场配建标准,解决占道泊车现象,2015年,省辖市每100辆汽车公共泊车位要达到10个以上。大中城市要大力推进公共自行车租用系统建设,做好自行车与公交车的接驳换乘。目前,许昌、信阳已经建成了部分自行车租用系统,社会反响效果比较好,其他城市可以去借鉴学习。二是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近年来,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出现了严重内涝现象。我省城市雨季积水现象也普遍存在。造成严重内涝的原因首先是城市扩张快,设计上上下游管道通量衔接不畅,其次是极端天气比较多,再次是我省各城市原来的排涝设计标准普遍比较低。因此,这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各市县要全面提高城市雨水排涝系统规划设计标准,加快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和积水点改造。2015年,全省重点防洪城市、县城分别达到国家和省定防洪标准,山区、丘陵地区或地势低洼地带的城镇突出加强排水防洪设施建设,达到省定县城防洪标准。三是加快城镇供水节水设施建设。水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民生。各市、县要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建设和保护,完善应急备用水源体系,保障供水安全。今年我省遭遇63年来最严重旱情,平顶山、许昌、南阳等城市出现供水水源不足,城市供水紧缺状况,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严重缺水市县要加快新建供水管网和老旧管网改造工作。南水北调受水城市要加快配套水厂建设,目前,83个配套水厂建设任务中已经完成了36个,其他项目所在城市要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入试运行。提高城镇供水出水水质,居民家中水管出水口达标才是真正的达标,以后要推广这个理念。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单位创建工作,鼓励推行一户一表节水改造,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四是推进城镇燃气、供热设施建设。按照2015年全省实现管道燃气“县县通”目标,加快城镇燃气配套管网的建设及更新改造,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利用领域和规模。要按照《实施意见》的既定目标任务,加快供热、供气老旧管网改造,提高管网安全运行效率。从我厅掌握的情况来看,热力管网建设、改造的力度还需要大大提高,否则,很难完成目标任务。另外,要大力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这是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也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一直在大力推进的工作之一。各城市要严格落实“两个不得”规定,坚决杜绝新建建筑“欠新账”问题。五是进一步提升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加快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到2015年,全省城市全部建成污泥集中处理设施。全面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明年要启动建设一批垃圾焚烧处理设施,逐步改变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实现垃圾处理由无害化向资源化的转变。刚才新密市的经验非常好,新密市要把这个作为一个产业来做,很有推广价值。我们要搞一个调研,把它从新密市向外推介,由点到面推动工作开展。各城市要按照省政府要求,改变传统作业方式,加大环卫机械投入力度,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能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新乡、焦作、许昌、三门峡9个城市到2015年前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全部实现机械化环卫作业,其他省辖市到2015年建成区快速路以及主、次干道机械清扫率达到80%以上。六是加快生态园林建设。结合“美丽河南”建设和“河流清洁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实施城镇河道生态建设和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护岸,开展河流生态景观廊道建设。2015年底前省辖市要完成1-2个绿道建设试点项目。推行节约型、功能完善型园林建设,设区城市明年年底前要建设或改造1-2处防灾避险公园,到2020年逐步形成防灾避险公园体系。

(三)强化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谋划、论证、储备,完善基础设施项目库。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许许多多项目的支撑,这些项目从哪里来?当然不能等靠上级部门安排,否则很难完成《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关键是发挥各市县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前谋划项目。各地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是必需的,但城市扩展以后,不是建一个就一劳永逸了,随着发展都要规划建设二期、三期及新建设施。供热、供气设施要往下延伸,雨水污水要分流,自来水厂供水能力要增加,通讯、电信电缆电线要迁改,地下管廊要建设,还有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照明、交通信号系统等,都要把这些项目规划出来。需要强调的是,建设资金不会等项目,必须要让项目等资金,完成规划后,就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如果资金到位,却没有规划,前期工作跟不上,资金也派不上用场。各市、县要依据专项规划和城镇发展情况,滚动编制近期和年度建设计划,按照行业标准和建设目标,谋划并分别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投资规模要大、带动力要强。要搞好规划布局和项目论证,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作为争取中央资金支持、信贷融资、招商引资的重要依据和省政府考核各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在谋划项目时,要与国务院36号文和省《实施意见》的要求相结合,要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相衔接,要分析研究中央和省的产业支持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政策,要做好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统筹协调工作,做到谋划、上报项目范围全覆盖、项目内容无漏缺。

另外,要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相关宣传信息的宣传报道工作。我们建设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工作,但是社会的认知度不高、知晓面不广。换言之,就是正面的宣传报道工作做得不够好。前段时间,省厅专门就做好全系统的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下发了文件。这次,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了信息宣传报道制度,将定期刊发各地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各单位要确定一名人员专门负责信息的宣传报道工作,每周至少要向联席会议办公室上报一篇建设信息。各单位信息报送的情况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定期通报。同时,各城市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充分报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亮点,挖掘鲜活素材、生动事例,大力宣传本地区、本部门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成效。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要完成《实施意见》赋予的目标任务,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更需要各级政府努力破解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各城市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全面放开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市场,吸引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李克强总理10月24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其中讲到了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镇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可交由社会资本运营管理。前几天省委专门讨论了建立PPP模式事宜,这也是我省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将会出台一些改革政策。省政府的《实施意见》也指出,要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全面开放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从政策层面上来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已经全面放开了,能不能解决好资金不足问题,就要看如何具体操作的问题了。我们要开动脑子、解放思想,多替政府着想,想方设法提出筹集建设资金的思路,这是我们住建部门要干的事,我们要把这个文章做好。大力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引进专业咨询、策划机构,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顶层设计和整体策划工作,提高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对于准经营性、经营性、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要区别对待,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培育机构投资者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信托机构等,拓宽集合融资渠道。机构投资者由于具备“融资、投资、运营、监管”的多重复合功能,因而可以改变以往的传统投资模式,促进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投资、运营、监管的市场化运作,并通过专业化管理,提高资本配置和运用效率。优化政府投资方向,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创新信贷服务,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质(抵)押等担保贷款业务,探索利用工程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

(五)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念。一是建设“海绵型”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将不再以“修大管子”为主,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转变,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解渴财富。我省今后在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上,要按照排蓄并举的原则,大力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海绵型”城市。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的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等要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同时,结合园林绿化建设,积极推进节约型、功能完善型园林,新建绿地要采用下沉式设计,现有绿地要实行下沉式、集雨式绿地改造。刚才郑州航空港区介绍了下沉式绿地建设的经验。郑东新区搞了几块下沉式绿地我觉得非常好。通过下沉式绿地,种植一些原生态的芦苇、茅草等,既净化水,又有野趣,把自然的东西引入城市里面去,城市的精气神以及生态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要多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乡土植物,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滞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二是大力推动城市节水工作。我省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00立方米左右,只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1/6,城市节水工作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首先要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广实施分散化、小型化污水再生利用方式,为中水利用提供出路。2015年全省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30%,2020年要达到40%。其次要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单位(企业、小区)创建工作,鼓励推行一户一表节水改造。目前,南阳市、登封市正在积极推进省级节水城市创建工作。2015年安阳、新乡、濮阳、商丘、周口、巩义等缺水城市要积极推进节水城市创建工作,到2020年,50%以上的城市要达到省级节水型城市标准,创建一批国家级节水型城市。三是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刚才郑州市介绍了郑东新区CBD副中心综合管廊建设项目的典型经验,各地要在学习郑州市综合管理建设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建设,进一步探索投融资、建设维护、定价收费、运营管理等模式,提高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水平。2015年省辖市要启动地下管廊建设试点工作,带动具备条件的城市,结合新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旧城区改造、道路新(改、扩)建,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建设综合管廊。已建成综合管廊设施的,相应管线必须进入综合管廊。四是推行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加强中心城区与城市组团之间的公共交通联接,大中城市要统筹规划,积极发展轨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系统等,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及停靠站建设。2020年规划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城市,要抓紧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系统规划和建设工作。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网络,基本实现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五是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以城市道路建设为核心,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同步建设、统筹管理的机制,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应急能力和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步伐,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服务功能,将数字城管功能逐步向地下管线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监管、城市应急调度等方面拓展。2015年年底前各地要结合地下管网普查成果,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电子档案和地下基础设施信息系统,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并与城建档案馆共享有关成果。六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城市建设管理中,“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管理非常重要。首先,清洁卫生是城市的脸面。进入一个城市以后先要看清洁不清洁,整洁不整洁,卫生不卫生,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现在我们的县城和南方的县城相比,差了一个数量级。我们现在还是农耕文明时期的,县城不如人家一些镇,甚至现在省会城市的有些边角、居民集中区域,卫生条件都不行。其次,安全稳定运行是核心。城市运行包括交通、供水、供气、供暖,等等,这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是整个城市管理的核心。这都是直接为老百姓服务的,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再次,文明、便捷、高效、有序是城市的灵魂。这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城市富有内涵的内容和标志,要下大工夫进行打造和培育。

(六)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省政府《实施意见》要求,省政府已建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相关重大事项。办公室设在省厅。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对确定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统筹协调,加快项目立项、规划、环评、用地等前期工作,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强部门间沟通配合、分工合作,做好环境、技术、安全等领域审查论证工作,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建立“联审联批”制度,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施工进度。重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要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范围,强化督导协调推进。三是各地要健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机制,统筹旧城区与新城区及产业聚集区等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制订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建立统一、准确、全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统计信息等制度,狠抓项目落实,确保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四是加强考评奖惩。对涉及民生和城镇安全的城镇管网、供水、节水、排水防涝、防洪、污水垃圾处理、消防及道路交通等重点项目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 强化监督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城市、单位和个人省政府将予以表彰;对没有完成目标任务、质量评价不合格、发生重大事故地方的政府或部门负责人省政府将进行问责,限期整改,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四、提升综合素质,为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牢牢把握提高队伍综合素质这个根本,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深入持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加强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队伍自身建设,磨炼意志,锤炼作风,树立让社会公认、让群众满意的群体形象,为加快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坚持依法行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依法治国的方略,这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科学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加快建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和标准,依法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另一方面要认真抓好已出台法律规章、政策标准的实施,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高效、快捷、透明的行政运转程序。我们既是城市管理者也是行政执法者,我们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必须依法行政,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二)加强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从业人数多、服务事项多,各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相连,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全力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我们这支住建队伍,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也是能打能拼的队伍。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但是要适应新常态、新变化和新要求,要实现我们的城市上档次、上层次、上台阶,我们还得提升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来适应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需要。一要强化宗旨意识。要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作为大事来办,不遗余力地办好那些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谋民利的好事、实事,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二要提高服务水平。当前要结合新一轮行政审批改革,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律授权的要高效办理。对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要坚决取消相应的审批事项;对确需保留的,要规范审批行为,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审批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三要创新管理方式手段。要正确处理建设和管理的关系,树立“管理优先、建设优化”的理念,坚持建管并重、重在管理的原则,创新管理手段,创新服务举措,创新工作机制,扎扎实实工作。

(三)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各地现在刚刚总结完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但是也不能因为搞了这半年,就寄希望于一下彻底转变。所以作风建设对我们来说很关键、很重要。一要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要求,坚决反对“四风”。通过建立经常性调研机制、建立教育长效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管理机制、发挥党群组织服务作用、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等途径,把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转化为制度成果,在经常性工作中长期抓、反复抓,推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长效化。二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都在市、县层面,都是接地气的工作。我们抓落实的重心要放在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要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寻找。我们要用实事求是、科学认真的态度来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了解情况,摸清底子,积极建言献策,给政府当好参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把关,严格要求,不断推进和深化各项工作的落实。三要继续加强和改进政风行风建设。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抓好自查自纠,有效开展各项活动。要建立投诉举报和群众意见台帐,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健全月报制度,建立集政风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于一体的绩效考核体系、责任追究体系,强化评议结果运用,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程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今天我们市县基础设施主管部门的一把手都来了,一定要把主体责任负起来。一方面是服务意识必须增强,服务态度必须端正,服务效果必须提高。要建立一种抓常、抓细、抓长的机制,常抓不懈,不能满足一时的成绩。上次我们专门开了廉政建设工作会,要求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视。要把队伍管好,要用制度来要求每一个人。千万不敢放马离缰。

同志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狠抓落实。各地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完善举措,推动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主办:河南省建设信息管理协会  网员服务热线:0371-68085711    传真:0371-68085711

CopyRight © 2014-2016 www.hnj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1017959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276号 建议使用IE9或以上浏览器浏览河南建设信息网郑州超达科技

河南建设信息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