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正如这个形象的名字一样,让水变得有“弹性”,让城市能够“呼吸”。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倾注全力,试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全国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在城市内涝治理、生态修复以及组织体系、技术创新、海绵管控、资本投入等探索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努力推动了汝州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
当前,走绿色、生态、低碳、智能、文明的发展道路,是推进国内外城市转型升级的共同趋势。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促进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汝州建设绿色城市、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选择。
为确保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随后,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职责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部门协作、企业参与、群众支持、专家指导的整体联动、统筹推进的格局。
目标既定、方向明确,行动迅速展开。摸底调查、考察学习、正式开工……以认真谨慎的态度,南环路、街头游园、碧桂园小区陆续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住建、财政、水务、规划、发改、国土、审计等政府部门通力配合,形成合力。
根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汝州市要在三年内完成20%以上面积的海绵城市改造及新建目标,涉及生态水系、排水防涝、污染防控、园林绿地、道路交通、海绵社区六大体系的建设布局。
作为“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既有风险,又有挑战。但是汝州有着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有着建设海绵城市良好的自然生态本底,还有长期的绿色发展实践,更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决心。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各界投来了关注的目光。省部委多位领导先后莅临我市,调研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并希望汝州继续扎实推进各项试点建设工作,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推向深入,努力从“试点”走向“示范”。
有压力,才有动力。汝州人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推进建设工作,一边总结反思,并力争为全省、全国推广建设海绵城市探索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坚持规划引领,把好规划编制关、设计审查关、建设监管关、验收检测关、增量管控关,实现全域管控。
坚持分区控制,统筹老城区、新区建成区、新区拓展区径流控制总目标,实现“连片效应”。
坚持系统治理,着力抓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实现大雨不内涝,抓好点源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治理,实现水体不黑臭,实现水畅水清。
坚持问计于民,区分老旧小区、新小区、在建拟建小区不同类型,着力解决问题,实现群众满意。
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既有道路雨水口“微创”改造技术、市政道路整体透水和边带透水技术、调蓄利用渗透新工艺、本地材料利用技术,实现经济适用。
坚持过程监测,严格把控建设前的数据分析、建设过程中的指标评估和建设后的智慧管理,实现数据支撑。
海绵城市建设是汝州又一次提升城市品位、为全市人民谋福祉的重大契机。一方面推进了排水防涝以及河湖水系整治,另一方面进一步修复了城市水生态、改善了城市水环境、提高了城市水安全、复兴了城市水文化。
在汝州,一块块大小海绵,构成了汝州城市的保湿透气的“肌肤”,让城市面貌变得更加“保湿保水”,更加清新、自然、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