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教育培训>新技术应用>详情
“互联网+政务服务”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时间:2019-09-30 08:55 来源:中国建设报 点击数: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国家推进智慧城市的一项重要建设工作。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为核心,要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群众办事的满意度。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更好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可以说,以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地市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正在为新型智慧城市增光添彩。 

      “互联网+政务服务”进入新局面 

      以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为内容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2年智慧城市进入了启动阶段,2018年可以说是进入了创新阶段。 

      在启动阶段,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2016年,根据《通知》,在试点地区实现“一号一窗一网”。之后发的文件相继提出服务平台、共享平台以及数据中心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地市平台等。这些工作要求的提出,为“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及智慧城市提出了体系架构和工作要求。 

      国家提出整体的架构和工作要求之后,地方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及智慧城市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比如,在浙江涌现出了“最多跑一次”、江苏涌现出了“不见面审批”、湖北涌现出了“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天津涌现出了“一枚印章管审批”等一系列的新服务形式,“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各地铺展开来。 

      现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国家服务平台,到2019年年底上线运行、2020年年底正常运转。 

      从“互联网+智慧城市”方面来讲,制度改革是最重要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在这些年得到了快速推进,更加符合了老百姓的期望;政务信息系统的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公共服务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办事效果;公共服务共享平台、数据中心将成为最有效的公共服务架构;“一号一窗一网”、“一网一门一次”等举措的落实也将增加老百姓和企业办事的便捷性和获得感,整个智慧城市体系架构进入了全面创新的阶段。 

      智慧城市的努力方向 

      “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一号一窗一网”、“一网一门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服务架构:集合服务平台、共享平台、数据中心的城市服务平台架构;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和地市三级平台的跨越服务架构。 

      关于城市服务平台的服务架构,百姓、企业从服务大厅、政府网站、手机APP进入到服务平台之后,先进行身份验证,再进行服务事项确认以及电子证照的验证,完成之后,具备办事资格。随后,系统进入共享平台,这个事项应由哪些部门来办理?办理什么?多长时间办完?将通过共享平台连接的部门进行调度,调动政府部门进行办理。在这两个平台的工作过程中,数据中心为服务平台的身份认证、事项认证、证照认证以及共享平台的工作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一号一窗一网”指“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这里面包括数据与市场的服务。一号申请的制度设计以居民身份证号和企业法人唯一代码为标识,绑定办事和证照,实现群众少跑腿和信息多跑路。一窗受理的制度中,老百姓办一件事原来需要跑税务、民政、工商各个部门,现在各部门大厅统一为综合窗口,老百姓办事通过综合窗口即可实现一个号码办理全部业务。一网通办对前端政务服务网站、办事大厅、智能终端、手机APP进行归集,对后端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权利事项进行归集,实现了多渠道、多领域、跨层级、跨区域的服务。 

      “一网一门一次”是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一网通办通过一次认证实现全国漫游,跨城网上办事。只进一扇门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把部门的“多门”改为综合的“一门”,群众和企业到现场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为目标,合并服务事项、优化办事系统、精简办事环节、减少办事材料以及压缩办事时间等。 

      智慧城市除了公共服务事项、行政权利事项以外还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服务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更好地坚定信心、齐心协力、排除万难,一起创造智慧城市灿烂的明天。



主办:河南省建设信息管理协会  网员服务热线:0371-68085711    传真:0371-68085711

CopyRight © 2014-2016 www.hnjs.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1017959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276号 建议使用IE9或以上浏览器浏览河南建设信息网郑州超达科技

河南建设信息网官方微信